風靡全球的變態心理學死亡遊戲「失敗」,到現在都沒有挑戰者能順利脫困並且「紛紛離奇死亡」!

「開始了嗎?」 「——已經結束了。」 這不是婦科醫院的人流廣告,這是一個變態心理學遊戲。     凌晨一點,你措手不及的收到了今年的第1條手打短訊,發件人的號碼來自未知歸屬地,內容只有3個字:   你輸了   好奇像黑夜裡的孤獨一樣蔓延, 你驚恐地戳了一串問號回去,隨即打開微信搜索手機號碼 —— 是個暱稱叫The Game Player的男人,他朋友圈裡可見的10條狀態全是同一張圖:   你輸了   本幻想着某個無法拒絕誠實身體的妙齡少女在試探着你們之間的羞澀共識,但黑紙白字的性冷淡風讓人着實意淫不起。 一串震動捎來了遠方的不明動機,黑暗中發光的文字對仗工整而且還押韻:   這是一個遊戲 每人都在參與   不要試圖了解真相 註定會以失敗收場     沒錯,你當時就懵了。 所有的刑偵小說以及恐怖片觀影經驗都在暗示你,這個玩家要麼是個殺手要麼真精神病,如果陷了進去你就是個傻逼。 「朋友你到底是誰,能不能說點正經的?」   手機沉默了半個小時,你再也無法安心,午夜裡的遊戲,讓你即使背靠着牆也不能阻止恐懼爬進脊柱里。 「Hello,I wanna play a game」   媽的,必須上個網一探究竟。   搜索關鍵詞之前就曾想過,如果是新式詐騙釣魚還好,萬一真要發現了什麼玄機,會不會變得像那個player一樣,蛋疼得發慌地騷擾無辜的失眠者。 更或者,捲入暗網裡的神秘事件,反而讓自己終日不得安寧。   瀏覽器咔噠一聲的兩秒過後,你緩慢睜開了眼,然後發現了下面的東西。     whoa~~~       okay,okay,我知道我已經輸了   看着一群舉着紙牌子認輸的coser,你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是一種針對二次元邪教信徒的吸納手段嗎?     另外谷歌真的沒有那麼智能,搜「I lost the game」的時候還有其他的舉牌人在這裏渾水摸魚。   順着大量圖片的線索刨過去,你終於弄懂了這群動漫宅逼到底在搞什麼玩意。 這的確是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就叫做「遊戲」( The Game),完全符合越樸素越驚悚的恐怖片命名特質。   但陌生人並沒有耍你,The Game的起始設定就是全人類都在參與。     只要你想起這個遊戲,你就輸了。 只要你輸了,你就要把結果告訴每個人。 一旦了解了上述兩條規則,就視為你已經開始了這場遊戲。   規則看似只有3條,多讀幾遍後你用屁股都能發現,事實沒那麼簡單,這根本就是個死循環的邏輯悖論,你在閱讀規則的時候就已經輸掉了遊戲!   「開始了嗎?」 「——已經結束了。」 這不是婦科醫院的人流廣告,這是一個變態心理學遊戲。     The Game在地球上24小時進行,不分地點不分場合,最終目的就是植根你的大腦讓你揮之不去。 這種把戲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噩夢,沒有向斯內普教授學習過大腦封閉術的麻瓜,不可能抑製得了思維的流動。   舉個例子,接下來的10秒鐘,請儘量試着不要想到白熊。   你根本辦不到。   事實,心理學家早就總結這種情況叫「白熊效應」,白熊效應告訴我們,你和你的思維並不是一個整體,如果你刻意的試圖忘記什麼,念頭反而會更頻繁的在你腦里衝擊。 比如失眠的時候想睡睡不着,失戀的時候想忘忘不掉。   「別想白熊」可以說是The Game的雛形,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他在小時候就玩過,只要在牆角老實站好,腦子不想白熊的話,他不耐煩的哥哥就帶他去山裡玩耍——所以托爾斯泰的童年根本沒爬過山。 「白熊」是俄羅斯人小時候的心魔,也是成年戰鬥民族的手撕戰利品     白熊效應也叫白象效應,白雞效應   從最先二次元圈內的發酵,流傳到小學中學,乃至美國各大高校,The Game的恐怖傳染力導致大量公立學校重訂校規,禁止學生參與這種傳銷式的頭腦風暴。   「個人成功不能說明什麼,讓別人失敗才是終極目的」——凱文·陳在畢業禮照片上的座右銘暴露了他的the game玩家身份   老師和校長們的刻板教條,在洪水猛獸的失敗宣言面前敗下陣來,成人社會和找不到新聞報道的媒體也被「遊戲」完全控制。     2011年的12月7日,瑞典好學生Petter Gr從教導處拿到全校通訊錄,給超過3000名同學發送了遊戲終結短訊,這份超長的詛咒名單讓他成為了全校最討厭的Nerd。         話說回來,一個必輸無疑的遊戲到底有什麼好糾結的? 在the game遊戲的玩家論壇上留名的360萬網友可不這麼想。 這些惡作劇愛好者熱衷挑釁智者的縝密,在根本沒有勝利可言的混亂結局中傳承着悖論,讓更多人捲入無解的謎題。 對已經失敗的loser們來說,這就是最好的心理慰藉。   他們的劣跡斑斑堪比練氣功的,還深諳信息傳播的最佳途徑。       「請幫忙找到我丟失的愛犬——the game」,尋狗廣告自從貼出去之後,沒人表示見到過狗狗     生活里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暗藏玩家們精心謀劃的陷阱。   失敗蛋糕,讓你在良辰吉日一歲一反省     也許它不是全英格蘭最骯髒的馬桶,但對所有英國玩家而言,它絕對是最煩人的   花錢在公交站牌打廣告來屠殺菜鳥玩家,是氪金loser們的殺器   玩網遊的時候也不忘散播負能量     連十字繡里都揭示着殺機     以及這張被詛咒的座椅     和這輛會車時無一人能倖存的代步工具   2008年7月,格雷厄姆·坎貝爾和詹姆斯·庫克駕駛了一輛貼滿The game失敗宣言的1.0小鈴木,從倫敦出發,途徑2萬里開到了蒙古的烏蘭巴托。   他們瘋了嗎?肯定的。 他們死了嗎?也許吧。 他們幹掉了多少玩家?至少上萬人!           2016年,俄亥俄州的Kaytee曾決定全年365天都要穿lost the game字眼的T恤,以便儘可能禍害更多無辜的路人。 原圖365張,有興趣自己去看:http://www.losethegame.net/img/kaytee.png   和刻意與全世界作對的kaytee不同,英國演員,《殭屍肖恩》里的那個娘炮,西蒙·佩吉則完全是從受害者逆襲成了兇手。     受夠了失敗宣言騷擾的西蒙·佩吉,在推特上抱怨遊戲無聊又煩人,結果讓關注了他的85萬網友慘遭淘汰,集體出局。   「這個遊戲可以消停了嗎,你們這些傻逼!老子每天都在輸!輸你娘的!」   你只能一次次地掙扎在不斷重複的「想起」和「遺忘」里。   按照TheGame.com論壇的權威解釋,要想讓遊戲徹底結束,必須是英國首相,美國總統或者梵蒂岡教皇公開宣布他們「lost the game」,2012年,深受遊戲折磨的匿名玩家向各國政要請求終結這場災難,只有澳大利亞的前總理陸克文一個人回應。     不可能發生的奢望前提,註定玩家此生無法從The Game中逃離,這些無處不在的 失敗宣言都只是小打小鬧,The Game玩家裡藏龍卧虎的高人多了去。 翻開2009年的《時代》雜誌,在100名世界風雲人物票選那一頁,你會發現從第15名到第21名的候選人的姓名的首字母形成了 THE GAME。 並非巧合,都是The Game玩家中的黑客幹的好事。 他們破解了《時代》官網的CAPTCHA,用機械人灌票來彰顯他們宣告失敗的決心。   和婦科醫院的人流手術一樣,「還未開始就已結束」的速度只在於結果,其後期造成的陰影面積會覆蓋一段時日。 凌晨兩點,你似乎快要捕捉到遊戲的真諦——有時候不一定要贏,讓別人輸或許也能達到目的......但 如果繼續放任「遊戲」在腦海中隨意侵襲,明天上班肯定就起不來了,必須要想點法子。   你機智地掏出手機,給公司里的其他同事群發了一條騷擾短訊。   本文已獲 公路商店授權 微信號: zailushangzazhi
原文標題:比無痛人流廣告還快捷的小遊戲,還沒開始玩就已經戰勝了你的心智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 fun.foodpara.com 2024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