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時要警惕!身上長出來的「5種肉」可能是癌症先兆 突然變化快且增大:要小心了

李女士,39歲,從事銷售工作,平時說話比較多,1年前由於用聲過度後,出現聲音嘶啞,到當地醫院進行喉鏡檢查後,診斷為聲帶發炎,門診醫生建議李女士口服藥物治療,當時經過治療後,其癥狀有得到緩解,但以後每次遇到用聲過度或感冒後,聲音會經常嘶啞。
1個月前,李女士因再次用聲過度後出現聲音嘶啞,並且自行口服阿莫西林膠囊等藥物後,癥狀仍然無法緩解,故前往省醫院就診。
門診醫生為其進行動態喉鏡檢查後,發現左側聲帶前中1/3處有息肉樣物,被診斷為聲帶息肉,建議住院行手術治療,李女士及家屬表示同意。
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後,確認符合手術適應證後,醫生為李女士進行喉鏡下聲帶腫物切除術,術後李女士的聲音嘶啞癥狀得到緩解,發聲恢復正常,順利出院。



醫生提醒,聲帶息肉是聲帶常見的良性腫瘤,不正確的發聲、發聲過度、身體抵抗力下降、上呼吸道感染時,細菌病毒容易侵及聲帶,出現聲帶發炎、聲音嘶啞的癥狀,一般給予休聲藥物治療後,癥狀多會得到緩解。
如果聲帶炎反覆發作,有可能引起聲帶小結,早期的聲帶小結,藥物治療後也多可緩解,但如果不重視,聲帶小結反覆發作、不緩解,會引起小結長大,形成聲帶息肉,會對周圍組織造成壓迫,若藥物治療無效時,必須手術切除息肉才可治癒。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很多人都已經養成了定期體檢的習慣。
但是「人吃五穀雜糧,怎能無病」,有很多體檢完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會檢查出身體的一些疾病,其中「息肉」就是體檢單上的常見詞,如胃息肉、大腸息肉、鼻息肉等。
當看到報告上多出來的「息肉」會變得十分焦慮,覺得是身體里長了不好的東西,認為只要是息肉就是腫瘤,甚至認為可能就是得了癌症。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身體內長出來的這個小東西,哪些是癌症前期徵兆,哪些必須要切除!

01息肉到底是啥?
息肉是生長在人體黏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的統稱,不同的部位會出現不同的息肉,常見的有胃息肉、鼻息肉、聲帶息肉、腸息肉等
息肉是一種良性的病變,如果比較小的息肉可以暫時不處理,但是也有部分息肉會引起癌變。
02什麼樣的息肉容易癌變?
息肉是否容易癌變與息肉大小、息肉形態、家族遺傳史和個人病史、年齡、息肉成分、生長速度等因素有關。
1. 息肉大小:一般認為直徑>1cm的息肉癌變幾率會比較大,1~2cm的息肉癌變率在10%,>2cm的息肉癌變幾率可以高達50%,但並不是說直徑大的息肉就一定會癌變。
2. 息肉形態:廣基底息肉較帶蒂息肉的癌變風險大;表面不光滑,伴有潰瘍或者出血情況的息肉,出現癌變的幾率會比較大。
3. 家族遺傳史和個人病史:直系親屬存在腫瘤病史,或者是家族性結腸息肉病等情況時,本人患息肉並且癌變的風險要高於他人,既往有息肉切除病史,短時間內複發的人群,應警惕息肉癌變。
個人有慢性病程,如長期乏力、消瘦或者經常腹瀉、便秘、出血等,這類人群需要檢查明確息肉性質。
4.年齡:50歲以後,隨著年齡增加,胃腸道息肉發病率更高,而且可能會出現惡性病變,常見的有結腸息肉。
5. 息肉成分:腺瘤性息肉內絨毛成分越多,癌變幾率增大,通常絨毛膜腺瘤癌變率相對高於管狀腺瘤。
6. 生長速度:通常息肉增長緩慢,如果息肉突然出現或者短時間內變化快且增大明顯,可能會癌變。
03體檢時查出這5種息肉,要警惕!



01腸息肉
腸息肉多是由慢性炎症、遺傳因素所致,不良的生活習慣、年齡增長也可誘發腸息肉。
腸息肉一般好發於結腸和直腸的部位,小腸的部位比較少見。
90%以上的結直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但從腸息肉惡化為腸癌的過程很漫長,至少需要長達5~10年的時間,如若能在此時及時排查發現並將它切除,就能夠大大降低癌變風險。
腸息肉的癥狀表現:
1. 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最常見的癥狀表現之一,如產生黏液便、血便、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排便不盡感等。
2. 便血:便血也是腸道息肉的一個典型表現,當腸道息肉在腸道經過大便摩擦可產生出血,肉眼可見暗紅色血性液體,也可以顯微鏡下才能看見大便隱血陽性。
3. 腹痛:當腸蠕動突然加快,血液或腸炎性東西在腸內通過以後都可以使腸蠕動加快,可能會出現痙攣性腹痛,腹痛感有一陣非常強烈,可能過一陣就會緩解。
4. 息肉脫出:位於直腸下端的帶蒂息肉可在排便時脫出肛門外,鮮紅色,圓形或櫻桃狀,便後可自行回復;而無蒂息肉需經肛指和肛門鏡檢查才能發現。
高危人群:
年齡大於50歲以上的人;長期飲食不健康的人;長期便秘者;有家族病史的人;長期吸煙、酗酒或肥胖的人等。

02胃息肉
胃息肉主要分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兩種類型。
腺瘤性息肉癌變的概率比較高,因為細胞可出現異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特別是直徑>2厘米的廣基息肉易發作癌變。
炎性息肉也叫增生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該種息肉一般體積較小,約佔80%,其直徑通常<2厘米,大部分無不典型增生,癌變的可能性較低。
但是,這類病變的胃黏膜常常伴有萎縮、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等現象,因此也不能掉以輕心。
胃息肉的癥狀表現:
1. 上腹飽脹、疼痛:胃息肉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腹部飽脹、疼痛等不適癥狀,其疼痛多位於上腹部,為鈍痛,一般無規律性。
2. 噁心、嘔吐:胃息肉潰瘍處受到胃酸液浸潤作用,會引起收縮性痙攣,導致胃內物質反流至食管、口腔等部位,尤其在飯後時期。
3. 胃灼熱:患者可能會出現胃灼熱癥狀,感覺胃部有一種燒灼感。
4. 黑便:如果胃息肉表面伴有糜爛或潰瘍,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嘔血、黑便等癥狀的發生。
高危人群:
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胃息肉遺傳病史者等。

03鼻息肉
鼻息肉通常不會變成癌症,但可以出現鼻塞、流鼻涕、嗅覺減退、頭痛頭昏、聽力下降等不適,會對生活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通常鼻息肉一經確診之後,大部分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主要是切除鼻息肉,同時完善鼻竇開放,使鼻竇內膿性分泌物清除乾淨,鼻腔內息肉組織才可能夠逐漸減少。
鼻息肉的癥狀表現:
1. 鼻塞:隨著鼻息肉體積增大,可出現持續性鼻塞並進行性加重,嚴重者說話有閉塞性鼻音、睡眠打鼾等癥狀。
2.嗅覺障礙有報道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鼻息肉患者,常以嗅覺減退為首發癥狀。
因鼻息肉堵塞鼻道,導致氣流不能到達嗅區黏膜,引起嗅覺減退甚至失嗅。
3. 鼻腔分泌物增多:伴發鼻炎或併發鼻竇炎時可有流涕,為漿液、黏液或膿性。
4. 過敏癥狀:伴有變應性鼻炎的患者,常有噴嚏、鼻癢等過敏癥狀。
高危人群:
患有哮喘、過敏性真菌性鼻竇炎的人;有鼻息肉家族病史的人等。

04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存在一定癌變風險,可能會變成膽囊癌。
膽囊息肉可分為腫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以及非腫瘤性息肉,如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
膽固醇息肉是膽囊黏膜面的膽固醇結晶沉積,炎性息肉是膽囊黏膜的增生,呈多發,直徑常<1cm,多同時合併膽囊結石和膽囊炎,這些息肉通常都不會變癌。
但是,膽囊息肉中的腺瘤樣息肉,屬於一種癌前病變,具有癌變概率。
如果直徑超過1cm,而且生長迅速,體積較大,基底較寬,內部有血流,或者同時合併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等,尤其是年齡50歲以上,癌變幾率比較大。
膽囊息肉的癥狀表現:
1. 上腹疼痛:少數患者可在進食後因息肉影響膽囊正常收縮,出現膽絞痛。
2. 消化不良:膽囊是存儲和濃縮膽汁的主要場所,膽囊息肉會直接影響膽囊排空功能和濃縮膽汁的能力,繼而影響消化道內脂肪組織的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食慾減退等表現。
3. 噁心嘔吐:少數患者可出現噁心、嘔吐等表現。
高危人群:
年齡大於50歲以上的人;長期飲食不健康的人;長期便秘者;有家族病史的人;長期吸煙、酗酒或肥胖的人等。

05聲帶息肉
聲帶息肉屬於良性疾病,一般不會癌變,但是如果長期不治療可能會引起聲音的持續問題,聲帶息肉巨大的患者可能會堵塞聲門引起吸氣性喉喘鳴和呼吸困難。
聲帶息肉的癥狀表現:
聲帶息肉患者主要癥狀是聲音嘶啞,其程度視息肉大小和形狀而定,輕者會導致聲音改變或者是間歇性聲嘶,發聲容易疲勞,重者嚴重沙啞,甚至出現失聲。
高危人群:
聲帶有炎症者;長期吸煙者;老師、歌唱家等。
參考來源:有來醫生





© fun.foodpara.com 2024   |   Privacy Policy